首页

女王视频国产

时间:2025-05-29 03:49:37 作者:“猎鹰9”火箭将24颗“星链”卫星送入极地轨道 浏览量:56489

  自去年9月以来,玉米市场价格低迷,累计下跌532元/吨,跌幅达18.1%。今年1月底和春节期间,玉米价格触底反弹,但回升幅度有限。进入3月,玉米价格相对平稳。玉米价格持续下跌的原因是什么?玉米进口对国内市场影响如何?未来玉米价格走势将会怎样?

  饲料需求左右价格走势

  造成此前玉米价格下跌的主要原因,是春节前猪肉价格不及预期,拖累了玉米饲料需求。加上小麦价格快速下跌,市场看空氛围浓厚,多数企业提前停机回家过年,开机率同比下降,玉米价格走低。

  1月底和春节期间,玉米价格反弹,主要由于猪价回升,加工企业为春节备货,带动部分需求增加。同时,雨雪天气使得流通粮源偏紧,价格上涨,企业开始积极入市收粮,市场价格逐渐企稳。

  以此来看,上半年生猪行业去化程度以及下半年回升速度,决定了饲料需求情况,进而左右着玉米价格走势。

  去年,全国饲料产量再创新高。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,2023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达32162.7万吨,比上年增长6.6%。玉米在配合饲料中的比例与上年持平,因此去年全年玉米饲料消费量同比有所增加。

  去年各品种饲料产量大多均同比增长,而猪饲料从绝对量和增幅上来说仍是主力,主要原因是生猪行业在普遍亏损之下仍维持较高产能。近年来,生猪行业集中度提升明显,散户退出趋势持续。规模化的养殖主体固定资产投资较大,在猪价下行周期时,压缩产能的能力和意愿相比小养殖户偏弱,去产能的速度会更慢。此外,大型猪企融资能力更强,但资产负债率也达到相对较高水平。这一特征也导致猪周期内产能变动更小。因此,生猪产能仍维持在较高水平,饲料产量也创新高。

  同时,饲料行业集中度也在提高。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数据,2023年全国1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达1050家,比上年增加103家;合计饲料产量19647.3万吨,比上年增长13.0%,在全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.1%,比上年提高3.5个百分点。这也导致饲料产量更加坚挺。

  今年饲料消费是否有支撑,关键在于生猪产业的产能去化程度,需要重点关注母猪存栏、仔猪出生数量,以及冻品、二次育肥入场等变量。预计今年上半年生猪产能去化将继续推进。

 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,今年1月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067万头,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,同比下降6.9%,为近3年最低值,但仍高出正常保有量110万头,生猪供给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。随着下半年产能消化,猪价有望回升,刺激二次育肥和新一轮产能构建,利多饲料消费。

  如果考虑饲料企业集中度提升的影响,大企业倾向于多建产能扩大市场份额,饲料产量有可能继续创造纪录,这将进一步提振玉米消费。

  除了饲料消费,今年深加工消费稳中有增,但总规模变化不大。2023年,井喷式恢复的餐饮消费对玉米加工业产品,尤其是玉米淀粉消费有所促进。据机构测算,截至去年12月底,玉米淀粉开机率最高升至71%左右,较上年同期高约15个百分点。农业农村部专家预警委员会发布的供需报告预测,2022/23年度我国玉米深加工消费量估算值为8100万吨,同比增长100万吨,2023/24年度预测值为8238万吨,继续保持小幅增长。

  进口替代影响不断加深

  除了消费因素,进口量增加对玉米市场影响也较大。

  数据显示,我国玉米进口量连续3年超2000万吨,为保障国内供应起到重要作用。2023年,我国进口玉米2713万吨,同比增长31.6%。2023年9月以来,玉米单月进口同比明显回升,10月涨幅超200%,11月超380%,12月超470%,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221万吨,占全年比例达45%,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。价格走势正好相反,8月开始,玉米单月价格连续同比下跌。

  进口替代对国内玉米市场的影响不断加深,其规模和调节弹性日益加大。一是近年来玉米和粗粮进口占比明显提升。2020年开始,我国玉米进口量占粮食进口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,近3年涨幅均值超过15%。2021年至2023年,我国玉米年度进口量分别为2835万吨、2062万吨以及2713万吨,每年平均进口量约2537万吨。2023年粗粮(玉米、大麦和高粱)总计进口4366万吨,占全年粮食进口总量的27%。

  二是进口来源多元化,调节弹性提升。多年来,美国和乌克兰是我国玉米进口的主渠道,占比超过90%。2023年1月至8月,美国和乌克兰仍是我国主要进口来源国,但9月至12月巴西玉米大量到港改变了这一格局。2023年全年我国自巴西累计进口玉米1280.6万吨,远超年初500万吨的预期,占我国进口玉米总量的47.2%,其中,9月至12月累计进口1028万吨,占全年进口量的80.3%。巴西取代美国,成为我国2023年最大的玉米供应国。值得关注的是,2023年我国从保加利亚、俄罗斯、缅甸、南非几个国家进口玉米总量158.1万吨,同比大增263%,占我国玉米进口总量的5.8%,进口来源趋于多样化。

  2024年,全球玉米供应充足,美国、巴西等国的玉米进口到港完税价已全面低于2000元/吨,价格优势明显。尽管今年一季度粗粮进口量环比或减少,但可供应的低价粮源规模大。从全年来看,粗粮进口量预计将维持在4000万吨以上水平,较低的进口价格对国内玉米市场形成抑制。

  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

  近年来,极端天气频发多发。尽管当前的厄尔尼诺现象正在逐渐减弱,但未来几个月仍将继续影响全球气候。从种子到生产、储存和运输等全产业链渠道都要根据天气变动作出相应调整,以确保粮食安全。此外,地缘政治冲突等问题也不可避免。红海危机等因素有可能导致国际粮价回升、贸易量缩减。

 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对2023/24年度全球谷物贸易量的预测,3月下调至4.684亿吨,预计将比2022/23年度水平减少1.8%。全球经济运行情况是否好于预期、美联储何时降息等问题也将显著影响大宗商品价格。

  2024年,玉米市场或将回归低库存模式,难以重返2020年至2022年快速拉升的牛市行情。但目前底部也已显现,短期内,多空博弈下价格趋于窄幅波动。3月,玉米市场仍将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,但随着售粮压力集中提前释放,上游供应减少,在渠道库存偏紧和需求回暖等因素支撑下,供需格局可能出现反转,这一阶段玉米价格有走强的空间。饲用消费、国内外替代粮源情况以及市场情绪等都决定着其涨幅的大小。

  (经济日报) 【编辑:李岩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樊振东网球首秀:对打费德勒前只学了2课时

南方科技大学副研究员、电影《流浪地球2》人工智能领域科学顾问崔原豪表达了对该书的喜爱。他表示,这本书不是科幻故事,而是基于现实对未来进行推测,其中对于太空探索和人工智能发展的可能性,与《流浪地球2》中的世界观有许多共通之处。他结合自身实际的科研工作经历,从信息传输、运输成本等技术层面对人类探索太阳系的方向予以了展望。

海报|网约车从出场到站场:融入城市、融入生活

习近平指出,中美双方加强对话、管控分歧、推进合作,不仅是两国人民的普遍愿望,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。我多次说过,地球足够大,容得下中美两国共同发展、各自繁荣。中方乐见一个自信开放、繁荣发展的美国。希望美方也能积极正面看待中国的发展。这个根本问题解决了,“第一颗纽扣”扣好了,中美关系才会真正稳下来、好起来、向前走。

重拳出击!中纪委连打“三虎”

弘扬宪法精神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工程,推动线上线下的共同参与,是“法治与人人息息相关”的最好映照。粉丝逾千万的普法网络大V结合自身经历,普及法律知识;一趟趟在铁轨上飞驰的中老铁路普法专列,正为“网络普法Citywalk”赋予了新的宣传载体;结合反电诈内容的花鼓戏,让网络普法走“形”更走“心”……在2024年全国网络普法行活动中,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正在通过“互联网+普法”的好经验好做法,努力让宪法精神成为一种“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”的力量。

朱殿君:数字文化新业态成为中华文化“走出去”的重要力量

男队方面通过对战比利时(3:0)、古巴(3:0)、匈牙利(3:0)和克罗地亚(3:0)以四连胜战绩顺利晋级16强。四个比赛日全部凭借大优势比分获得胜利。

改革·印记丨总书记向往之地,一片甲骨惊天下

新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》已于7月1日起,正式实施。新法完善了间谍行为界定,将其他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、数据、资料、物品纳入保护,并增加规定投靠间谍组织及其代理人,视为间谍行为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